时间:2025-05-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饲养密度的合理控制也不容忽视。鸡群拥挤,会导致家禽之间相互争斗、踩踏,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不同品种、日龄的家禽,饲养密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雏鸡的饲养密度可以控制在每平方米 20 - 30 只,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密度;成年鸡的饲养密度则要根据鸡的品种和养殖方式进行调整,蛋鸡每平方米饲养 5 - 6 只,肉鸡每平方米饲养 8 - 10 只左右较为合适。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 。 通过精细的饲养管理,为家禽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提升它们的抵抗力,就像为它们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服”,让疫病无机可乘。 六、规范处置,守护养殖环境安全 在养殖过程中,病死禽及其排泄物、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养殖环境的安全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对这些污染物随意处理,就如同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疫病的大面积扩散和远距离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随意丢弃病死禽,是很多养殖场曾经存在的错误做法。病死禽往往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随着空气、水流等媒介四处传播,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甚至周边地区蔓延。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的养殖户为了图方便,将病死的家禽直接扔到附近的河道或荒地里,结果没过多久,周边的养殖场就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养殖场内接连不断地发生疫情,还会深度污染养殖环境,使原本适合家禽生长的环境变得危机四伏,后续的养殖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对病死禽、排泄物、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焚烧法,是利用高温将病死禽及污染物彻底焚毁,在 900 - 1000°C 的高温下,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能被消灭,能有效避免疫病传播 ,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需要配备专业的尾气处理设备;掩埋法,是将病死禽及污染物深埋地下,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离,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掩埋地点,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且有些病原在动物尸体内会存活一年,其中的芽孢菌类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这是对环境的重要威胁;化制法,分为湿化法和干化法,湿化法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与畜尸组织接触,借助高温与高压,将病原体完全杀灭,但会产生大量废水;干化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无有毒废气排放、无液体排放、无难闻气味、全封闭式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可自动将整只动物尸体放入处理罐内,无需人畜接触,智能化程度高,可远程操作,还能产生丰富的副产品,如肉骨粉和油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 。 无论选择哪种无害化处理方法,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处理效果。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养殖规模、经济实力、周边环境等,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有条件的大型养殖场,可以建设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化制法或焚烧法进行处理;小型养殖场或养殖户则可以委托专业的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处理,确保病死禽及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置。在处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防止操作人员感染疫病,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只有规范处置病死禽及污染物,才能守护好养殖环境的安全,为家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聚焦重点疫病,精准防控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至关重要,而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七种重点疫病,更是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疫病犹如潜伏在暗处的 “杀手”,随时可能给家禽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了解它们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是每个养殖户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