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高蛋白玉米来了!饲料业能否摆脱豆粕困局?

时间:2025-04-2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进口量超过9000万吨。随着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大豆价格持续攀升,养殖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原料困局。然而,在前不久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华中农大的严建兵委员算了一笔账,让整个行业眼前一亮:玉米蛋白含量每提升1%,全国每年可减少800万吨大豆进口!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蛋白革命”——高蛋白玉米,来了!

什么是高蛋白玉米?普通玉米的蛋白含量只有8%,而严建兵教授团队培育的新品种,蛋白含量突破10%,甚至有可能达到14%!什么概念?按去年全国玉米总产2.9亿吨算,蛋白含量每增加1%,就相当于新增了290万吨的蛋白供给。

高蛋白玉米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改写了传统饲料配方的底层逻辑。普通玉米只是“能量源”,需要搭配豆粕作为“蛋白源”;而高蛋白玉米则二者兼顾,既能提供能量,又能补充蛋白。那么,这样的变化,会给饲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看:

第一,成本结构的重塑。以猪饲料为例,每吨饲料成本可降低50元以上。按全国猪饲料1.5亿吨粗略估算,每年可以节约成本75亿元以上。对饲料企业来说,这不仅是利润的提升,更是市场竞争力的飞跃。

第二,供应链安全的升级。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国际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饲料行业。高蛋白玉米的推广,让我们多了一个更加可靠的“本土方案”,为产业链安全加上了一道保险。

当然,任何创新都会伴随着疑问。业界普遍关注:提高蛋白质含量是否会影响玉米产量?种植效益如何保证?饲料配方应该如何调整?

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保持玉米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玉米的蛋白含量是具备可行性的。至于后续品种培育和产业化,需要相关的主体联合起来协同推进。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已牵头成立了高蛋白玉米产业创新联盟,通过“品种研发、推广种植、饲料加工、养殖食品”的全链条协同,推动高蛋白玉米的产业化进程。

从8%到14%,看似只是数字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用中国技术破解“大豆困局”的可能。而这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品质革命,其意义更远超数字本身。它昭示着在耕地资源约束下,通过生物技术创新提升作物品质,将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

“仓廪实,天下安。一粒种,万钧担。”共勉!

上一篇:菜籽粕在猪鸡饲粮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