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点击: 次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石维磊、滕斌圣、欣蓓 - 小 + 大
正如工业4.0时代的服装企业,摒弃传统“预测市场需求,提前备货”的重资金、高库存模式,转向“小批量,多品种,响应速度快”的柔性供应链,压缩生产和采购量,缩短生产周期,甚至还能推出个性化成衣,这无疑也将是预制菜的发展趋势。 2、追求极致性价比,而非品牌溢价。 如果不存在“全世界最好吃的辣椒炒肉”,那么“每个月只卖100份的秘制辣椒炒肉”也很难持续卖出高价。加上预制菜本身具有一定的价格敏感性,在点大牌餐厅外卖与预制菜之间,当消费者选择后者时,性价比是重要考虑因素。因此,预制菜企业要意识到:这个赛道很难实现品牌溢价。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炸鸡的原材料都是白羽鸡,某品牌比另一个品牌售价高了50%,消费者很快就会转向。哪怕那款更脆点,消费者也很难为此支付50%的溢价。” B端商家同样会考虑性价比。在产品安全、品质稳定的前提下,无论客单价多少,餐饮店都会比较进价。因此,追求极致性价比是更为可行的路径,“烧钱大战”并非明智做法,在难以靠产品口味差异化出圈的前提下,企业需要以“最优性价比”突围。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要落入价格战的陷阱,而是在保障品质的情况下,比拼供应链。短期,企业可以尽量减少SKU(最小库存单位),以现象级爆品为突破口,尽量将每个选品做精做细做到极致。长期,企业则需要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尽可能取消中间环节,并推动柔性供应链运营模式不断深化,以此适配差异化需求,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3、以产品本位为基础,实现品牌价值延伸。 由于口味的千人千面,预制菜的研发更偏向“产品本位”,而非“客户本位”。一定程度上,预制菜厂商需要“定义”产品。例如告诉市场:这就是酸菜鱼常见的酸度与辣度,在此基础上,产品可以支持哪些口味调整;而不是在研发时就试图融入平衡每个人的喜好,在口味上进行过度钻研。 在研发方面,企业特别需注意,不能过度注重对口味端的研发,从而忽视对工厂端的研发。部分预制菜赛道的新入局者采取的策略是:找知名大厨做一道拿手菜,随后研发如何复刻口味,将其变成预制菜,却忽视对工厂端的重视。 一名从业者表示:“工厂的动线设计与布局非常复杂。现在业内有大量新工厂,但动线设计无法满足需求。真正好的预制菜工厂应该是无人工厂。一家好的预制菜工厂,不是什么都能做,今天的流水线做酸菜鱼,明天变成辣子鸡,而是高度专业化的无人流水线。” 食品工程本就是一门以力学、动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是在化学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领域,目的在于解决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各加工单元的相互关系,如质量平衡关系、能量平衡关系、相互关系等因素。 由于每道菜在制作过程中面临的湿度、温度、环境和处理步骤都不同,这对食品工厂的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业化做到极致,针对不同食材在具体加工中所需的步骤,寻找专业人才设计并布局生产流水线,从工厂端实现降本增效。 在打通产业链,并搭建起以柔性供应链为目标的生态圈后,企业可布局由低到高的产品矩阵,建立价值延伸。 客单价最高的头部产品用于引领受众认知,提升品牌美誉度,映射品牌定位。但正如燕窝的市场总量难以匹敌卤蛋的市场总量,一味注重高端产品难以实现从企业体量从1——100的跨越。只能做出美味的炸鸡腿,不足以构成护城河,但能将一只鸡的每个部位都做到物尽其用,打出产品“组合拳”,就能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此外,企业还需始终分出部分精力,保持对新品的开发,在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中,为寻找下一款爆品做准备。 |
上一篇:中国预制菜行业六大趋势分析
下一篇:中国预制菜行业六大趋势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