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二)

时间:2024-01-08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张建锋 - 小 + 大

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近几年鼻炎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 表现为发生过鼻炎的养殖场此病控制难度加大, 进行鼻炎免疫后的鸡群发病比例增加, 未发生鼻炎的鸡群开始出现发病等情况。

传染性鼻炎虽然不是病毒性的烈性传染病, 但鸡群一旦发生该病, 会造成育成鸡生长不良, 耗料减少, 体重不达标,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 如果出现其他应激因素伴随继发感染会造成很大损失。鼻炎对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 部分养殖场使用疫苗仍不能100%的保护鸡群。

1 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特点

各阶段鸡群都易感, 幼龄鸡 (早至30日龄左右) 发病症状一般较轻, 成年鸡病程延长, 一般为15~20d, 严重可造成产蛋下降10%~40%。鼻炎潜伏期较短, 易感鸡群与传染源接触后1~3d内出现发病症状。寒冷和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会加速疾病的发生, 发病鸡表现为鼻道有浆液性或粘液性的分泌物流出, 鼻孔周围发现有明显鼻液痕迹, 面部、肉垂水肿等特征。总体上褐壳蛋鸡发病率较高, 并且多以肿脸、发蔫的症状出现;白壳鸡发病率较低, 症状较轻, 挑鸡不易发现。

2 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根据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比较容易诊断,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面部浮肿, 伴有精神萎靡不振, 呼噜、咳嗽、流泪等症状, 剖检水肿部位有黄白色干酪物或胶冻样物。

3 传染性鼻炎难于防控的原因

3.1 传染源因素

慢性发病和表面健康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 养殖场内只要存在着这样的健康带菌鸡, 就很难避免鼻炎的发生。在不同日龄混养的鸡场, 一旦发生鼻炎很难彻底杜绝本病的存在。切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是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鸡群周转。

3.2 血清型多

传染性鼻炎血清型较多, 具有A、B、C三种血清型, 每种血清型均可致病, 其中A、C型致病力较强。A、C型又各自具有4个亚型, 分别是A-1、A-2、A-3、A-4、C-1、C-2、C-3、C-4。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 各个血清亚型间有部分交叉保护, 有资料表明副鸡嗜血杆菌有变异, 这些为疫苗防控鼻炎带来困难。

3.3 病原分离鉴定技术要求高

副鸡嗜血杆菌只有在特定的培养基和厌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由于进行分类的技术要求高, 一般条件的实验室不能进行日常的血清型鉴定, 只有少数实验室具备此项条件, 不利于病原的详细诊断和选择有针对性的疫苗。

3.4 传染性鼻炎疫苗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上各个疫苗厂家的鼻炎疫苗质量差异较大, 进口鼻炎疫苗质量相对较好, 国产疫苗相对较差。以肉汤培养物制备的商品疫苗, 有效细菌含量必须高于108CFU/ml, 而有的鼻炎疫苗没有达到标准, 实际使用效果很差。鸡群使用鼻炎疫苗仍不能有效防止鼻炎发生。除了血清型的因素外, 主要就与疫苗质量关系较大。

4 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思路

对于传染性鼻炎的防控, 应根据养殖场或小区传染性鼻炎的发生情况不同, 而采取与之相应的防控思路。

4.1 从未发生传染性鼻炎或新建的养殖场或小区, 重点放在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防止病原菌的传入, 不主张免疫程序增加鼻炎免疫。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细菌, 在鸡体外很快失活, 表面健康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

4.2 对于发生过传染性鼻炎的养殖场或小区, 除做好环境控制外, 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性鼻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 通过环境控制和疫苗免疫来净化各场小环境, 加强特殊时期的饲养管理, 逐步控制并最终消灭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对于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理想的养殖场, 应注意传染性鼻炎疫苗的选择, 必要时进行制作自家鼻炎苗。

上一篇: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