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鸡副伤寒的发病特点及诊断与防控

时间:2022-10-27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鸡副伤寒主要是由某些带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鸡、火鸡最为易感[1],鸭、鹅、鸽子等次之。沙门氏杆菌为兼性厌氧菌,能够在干燥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差,在60·℃下15·min或85·℃·10min即被杀灭;对消毒剂较为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就可将其杀灭。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呈地方性流行,能够感染各个日龄的鸡群,其中雏鸡最易感。鸡副伤寒在鸡群中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它传染性疾病混发。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水平传播主要通过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接触到被污染的器具等经由消化道进入机体而患病,还可经由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垂直传播就是致病沙门氏菌经由卵巢直接向蛋内或卵壳传入,还可直接通过蛋壳的通气小孔进入蛋内引起感染。此外,场内饲养员及一些带菌的野鼠、野禽也会作为传播媒介在鸡群间传播该菌。

1 临床表现和剖解变化

不同阶段的鸡群感染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后临床表现不一。雏鸡多为急性感染,病死率高达50%以上。在感染初期(1~4·d)没有任何异常,5~7·d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嗜眠呆立、畏寒怕冷、垂头闭眼、羽毛蓬松、双翅下垂、显著厌食、偶见下痢等临床症状,肛门被粉白色或稀水样粪便糊住;往往看到雏鸡挤堆靠近热源处。病雏鸡即使耐受后发育也会不良,体重明显减轻,后期生产性能也会严重下降。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一般生产性能降低,产蛋率显著下降,通常不表现其它典型临床症状,但可通过种蛋将沙门氏菌传给雏鸡,对此应同样认真对待,高度重视。雏鸡急性死亡,剖解内脏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病程稍长者主要表现为脱水、胆囊中储有大量胆汁、肝肾脾等器官充血并有点状坏死灶、心包炎、腹膜炎且盲肠偶见“血栓样病变”等现象。

2 诊断

鸡副伤寒的诊断一般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进行判定。鸡副伤寒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触片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和动物试验、分子技术等。

触片染色镜检: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脾等典型病变器官进行常规触片染色镜检,可观察到无芽孢、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脾及关节囊肿液等划线接种多种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形成针尖大小的湿润、光滑菌落,在硫代硫酸钠琼脂培养基、EEM培养基上形成露珠状、光滑、半透明菌落,且菌落生长情况明显好于麦康凯培养基,可作为首选培养基。生化鉴定中,根据硝酸盐还原试验和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水解尿素、产生硫化氢等进行判断。

血清学检测可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从鸡冠处采血,取1滴置于载玻片上与诊断试剂充分混合均匀,在2·min内出现凝集颗粒的可判为阳性。鸡副伤寒沙门氏氏菌的抗原种类多,有90多个血清型,因此用1种ELISA方法往往难以检出全部的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抗体。有报道也指出,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鸡副伤寒带菌者不如鸡白痢或鸡伤寒广泛和可靠[2]。

此外,多重PCR方法[3]、PCR-RFLP法[4]、基于Taq·Man探针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5]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快速鉴别鸡副伤寒沙门氏菌。

3 防控措施

对鸡副伤寒的防治主要遵循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养殖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按计划给鸡群免疫接种禽副伤寒疫苗,能够有效阻止疫情在群体间传播,急性发病的雏鸡肌注免疫后有效治愈率可达90%以上。定期使用全血玻片凝集试验法或商品化的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抗体(SPAb)ELISA检测试剂盒对鸡群进行检疫,淘汰阳性鸡,以达到净化鸡群的目的。由于本病常通过种蛋垂直传染,所以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养殖场环境、饲料、饮水、笼具等消杀工作,尤其对于孵化器、育雏器要做好彻底消毒,如孵化室内定期使用2%的来苏水喷雾消毒;用6%过氧化氢溶液双浸蛋,可以杀死蛋壳上95%的沙门氏杆菌;从腐蚀、消毒能力、气味和着色方面综合考虑,1%硫酸锌溶液相比其它化学品更加适用于种蛋的消毒。

上一篇:鸭病毒性肝炎 (DVH) 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鸡腺胃炎的病因及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