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

时间:2022-01-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雏鸡而引起,主要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的萎缩, 由于本病同时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因此,也是临床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严重影响生产。 下面笔者就本病的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

引发本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贫血病毒,该病毒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电镜下观察呈球形,直径约 19~25 纳米,对血细胞无凝集活性,遗传物质为单股 DNA。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但易被氧化,次氯酸盐消毒剂、苯酚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对其他消毒剂表现抵抗。 病毒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沸水中能耐 15 分钟,耐酸怕碱,主要侵害骨髓和淋巴组织。

2 流行病学

鸡是本病的唯一宿主 ,不同年龄鸡都易感染 ,但鸡日龄越大,对本病的抵抗力越强,自然状况下以 15~30 天的雏鸡发病最多。 本病以种蛋垂直传播为主,母鸡可于感染后的 2 周之内产出带病毒的种蛋,病毒在鸡胚孵化期间进行大量增殖,对鸡胚细胞和出壳后的雏鸡造血组织造成破坏,引发全身贫血。 水平方式也能传播,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由于本病能引发免疫系统的抑制,因此,发生本病的鸡群抗病能力非常弱,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

3 致病性

鸡传贫病毒主要侵染骨髓组织和淋巴组织,由于骨髓是造血干细胞形成和初步分化的场所, 骨髓的病变使得血细胞的生成发生障碍,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供氧需求,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以感染后的 12~15 天时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病鸡机体产热机能下降,畏寒怕冷,喜扎堆。 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成熟的场所,受到病毒攻击出现病变后,血液中的不成熟免疫细胞数量增多,对外界病原感染的识别能力、吞噬能力和分解能力下降,致使病鸡很容易继发感染。

4 临床表现

发病鸡由于机体血细胞数量少,携氧能力不足,机体表现广泛性缺氧,病鸡呼吸加快加深,畏寒怕冷,喜欢独卧于温暖地方,双眼迷离,精神不振,不喜欢活动。 鸡冠、肉髯、鼻孔、面部皮肤等处表现贫血发黄,严重的能在翅下部位,胸部和腿部肌肉处发现有出血点,发病后的 24 小时,皮肤表现溃烂、坏死 ,久之形成坏疽性皮炎。 血液检测可发现红细胞数目和血红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减少,皮肤如果有伤口则会流血不止,伤口不易凝固。 有些鸡发病后能耐过,但后期易出现发育不良。

5 病理变化

病鸡表现全身广泛性出血,皮下、肌肉等处尤为严重,血液明显稀薄如水,血管变脆,受到机械性刺激后很容易破裂出血 ,伤口血液凝固不良,血液颜色发暗。 免疫器官胸腺发生萎缩,骨髓呈粉红色或淡黄色,脂肪含量升高,造血功能下降。 法氏囊表现萎缩,囊外壁呈半透明状,有时能看到里面的褶皱,肝脏肿大,表面有土黄色或苍白色坏死灶,表现出贫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脾脏和肾脏因贫血而显得苍白,胃粘膜也有出血。

6 诊断

由于病毒可随血液流动至全身组织器官, 故病鸡几乎所有的部位都能分离到病原,实验室最常用的组织是肝脏组织,取病变严重的部位,无菌采集部分组织,用眼科剪剪碎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备呈肝脏悬液,之后再加入等量的氯仿处理,接种到 1日龄的 SPF 鸡中,半个月后即可进行血液检查,如果红细胞压积低于 27%则表明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同时股骨骨髓变黄白色,胸腺萎缩明显时可对本病进行确诊。

7 防治

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能够预防本病, 临床上只能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进行防控,要把好引种关,在引进种鸡时,一定要对所要引入的鸡群进行仔细检疫 ,如果在 12 日龄以后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鸡出现,立即剖检,确诊为本病的则全群淘汰。

垂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除了加强种鸡群的管理外,种蛋孵化期间务必做的严格消毒,科学管理 ,雏鸡出壳后及时免疫马立克疫苗, 一周龄和半月龄时还要免疫新城疫和法氏囊疫苗, 因为这些疾病也会导致免疫抑制和出血表现, 如不免疫,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则发病率和病死率将大大增加 ,损失将非常巨大。

除了垂直传播外, 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能造成本病的蔓延,发生过本病的鸡场或疫区养鸡场需要加强消毒管理,消毒剂可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或苯酚,消毒时不留死角彻底杀灭。 为了防止通过饮水传播,建议饮用 0.1%的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不但能对病毒具有杀灭作用,还能净化水质 ,防止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辅助预防本病。

目前本病还没有较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临床发生后只能对症治疗,可对病鸡使用电解多维、矿物盐和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促进血液生成,增强机体代谢,有效减少死亡率。

上一篇:三种鸭传染性疾病的鉴别与防治

下一篇:鸭六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