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牛羊管理 > 文章

寒冬幼龄犊牛的饲喂管理

时间:2021-12-1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冬季,新生犊牛将面临比其他季节出生的犊牛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在严寒冬季或区域以及保温措施不够完善的牧场中更是如此。新生犊牛需要迅速适应环境状况,调动自身产热机制保持体温恒定。然而,新生犊牛的体温调控能力远远比不上成年奶牛。因此,持续低温的环境可能会引发新生犊牛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死亡。幼龄犊牛的健康及良好发育是牧场未来提升产奶量及盈利的重要保障。想要实现在严寒环境下幼龄犊牛的成功培育,需要在营养、饲养及管理方面共同加强,制定有效的冬季饲喂管理策略。

1、温度适宜区

所有哺乳动物都存在一个温度适宜区,在此温度范围内,动物仅需要保持基础的代谢状态即可。犊牛的温度适宜区范围为15°C-25°C,随着日龄、体重和环境情况而发生变化。Diesch et al. (2004) 研究显示在低于10°C 及有风和潮湿的环境下,新生犊牛出生后12分钟内直肠温度明显低于无风、干燥环境下 10°C的新生犊牛。不同日龄的幼龄犊牛对环境温度存在可承受的下限,随着日龄增加,犊牛可忍受的温度下限提升—被毛厚度、皮肤厚度、皮下脂肪贮备。

犊牛可以耐受的温度下限

2、幼龄犊牛的代谢产热机制

在低温环境下出生的犊牛,需要迅速从温暖的子宫环境中依靠自身产热来保持体温恒定以适应不友好的外界温度环境。如果新生犊牛无法保持适宜的体温,会引发慢性继发疾病,比如呼吸道疾病和腹泻。Patterson et al(1987)评估 9-13%的断奶前犊牛死亡与低温环境有关。犊牛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体温恒定:

体组织的基础代谢、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日常运动、食后体增热、颤抖。

褐色脂肪组织多分布在肾周、腹股沟和肩胛部位,占新生犊牛体重的2%左右,它是新生犊牛最主要的脂肪储备形式。环境温度、日粮及能量储备等因素的变化由大脑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通过交感神经激活褐色脂肪组织代谢提供能量,激活的媒介是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颤抖是非自愿的骨骼肌的收缩。颤抖消耗肌纤维的ATP,增加产热。在低于10°C环境下的新生犊牛可见到此现象发生。

根据颤抖的严重程度评分:

1分 无颤抖;

2分 背部和腿部轻微颤抖;

3分 背部、腿部和面部重度颤抖。

3、严寒环境下的管理策略

降低热损耗:通过保暖马甲和热灯的使用,减少犊牛自身的热量消耗。

创造保暖的小环境:建议使用干燥及足够的长稻草形成保暖的垫床,减少冷空气对犊牛的影响。同时要保证通风良好,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春季母羊饲养管理要点

下一篇:冬季羊舍如何保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