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预防动物疾病、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但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益严重。自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以来,人们开始寻找安全、有效的无抗饲料。液态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新型无抗饲料,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胃肠道健康、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可实现畜禽饲养过程中少用甚至不使用抗生素的目标。液态发酵饲料在欧洲国家的畜牧养殖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丹麦、荷兰等农业密集型国家的应用较多,法国、瑞士、西班牙也陆续开始使用。目前,我国在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实践方面存在发酵技术不成熟、发酵产品品质不稳定、缺乏与生产配套的饲喂系统及一次性投入成本太大等问题,制约了液态发酵饲料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本文就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液态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及品质 液态饲料分为未发酵和发酵2种。前者指饲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即用饲料。后者是将发酵基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均匀后,通过发酵液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分解或转化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产生有机酸(主要是乳酸)、细菌素、消化酶等有益代谢产物,最终形成的一种低pH、状态稳定、富含益生物质、更易被畜禽消化和吸收的饲料。 1.1 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 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存在多种发酵形式,按发酵基料可分为全价料液态发酵和谷物部分液态发酵。前者是生产液态发酵饲料最简单的方式;但易导致维生素、氨基酸(尤其是合成氨基酸)等养分不可逆的丢失。后者是先将谷物部分的液态发酵完成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成液态全价料。与前者相比,这种发酵形式不仅可避免养分丢失,还因其发酵基料成分较单一具有更低的缓冲力,使发酵可快速进行且品质更稳定,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发酵形式。 按发酵方式可分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定向发酵或诱导发酵)。自然发酵是利用天然存在于发酵基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操作简单;但易使肠杆菌等杂菌大量增殖而使发酵进程不可控,并产生生物胺和高浓度的乙酸,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饲料品质。接种发酵是将特定的益生菌接种于发酵基料,使发酵快速启动且定向进行。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低pH和高浓度乳酸是抑制肠杆菌等致病菌增殖的重要保障,也是缓解谷物部分发酵结束后混合其他原料时pH大幅上升而使病原菌爆发式增殖的有效策略。因此,选用的发酵菌种应具备快速增殖、大量产生乳酸、快速降低发酵基料pH的特点。目前,猪用液态发酵饲料常用的菌种为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此外,根据发酵基料不同,可将酵母菌、芽孢杆菌与乳酸菌进行组合发酵,以达到提高饲料菌体蛋白含量、降解饲料抗营养因子等特定的发酵目的。 按发酵工艺可分为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引子发酵)。连续发酵是在发酵罐中保留一定比例(20%~50%)的发酵产物,再混合新鲜发酵基料和水进行连续发酵。此工艺可保证发酵连续进行,生产率高;但易导致杂菌大量增殖成为优势菌群而降低饲料品质。批次发酵不同于连续发酵,发酵罐中无需保留发酵产物。若出现不良发酵,仅一批饲料受影响,发酵可控且品质更稳定;但每次发酵结束后均需清洗发酵罐,添加新的发酵基料和水,发酵设备要求高且操作繁杂。 1.2 液态发酵饲料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优质液态发酵饲料的pH应低于4.5,乳酸菌活菌数高于109CFU/mL,乳酸浓度高于150mmol/mL,乙酸和乙醇浓度分别低于40.0、0.8mmol/mL。高浓度的乳酸可降低饲料pH,有利于提高饲料适口性,抑制病原菌增殖。乳酸浓度高于7mmol/mL时,可抑制沙门氏菌增殖;乳酸浓度高于100mmol/mL时,可抑制大肠杆菌增殖。乙酸和乙醇浓度过高会产生“异味”,影响饲料适口性。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液态发酵饲料品质的一个主要因素。发酵时乳酸菌占主导地位时,乳酸可快速生成,有利于提高饲料适口性,抑制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增殖。酵母菌占主导地位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酵母随饲料进入畜禽消化道后,可将肠道致病菌吸附在自身表面以阻断其与肠黏膜的结合;另一方面,酵母增殖会大量消耗发酵基料中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乙醇、乙酸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影响饲料适口性及干物质含量。在生产实践中后者的影响更大,因此,需避免以酵母为主的发酵。甲酸、山梨甲酸、苯甲酸等弱酸的加入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影响。 |
下一篇:牛13种饲料的制作方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