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饲料无抗时代动物生产的营养策略

时间:2020-11-02    点击: 次    来源:动物营养学报    作者:朱正鹏等 - 小 + 大

自20世纪30年代人类首次发现抗生素以来,抗生素在人类疾病治疗和防治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饲用抗生素是在人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饲料中添加亚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抗生素作为改善动物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对抗生素促生长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滥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带来的抗药性、畜产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重视。瑞典、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分别于1986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相继规定在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我国于2016年8月,14部委联合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通过不断完善,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规定2020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开启了中国无抗饲料的新时代。本文针对饲料无抗条件下动物营养策略做一阐述和总结,以期为畜牧行业在新的形势下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在饲料无抗的推进过程中,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减抗”“替抗”和“无抗”研究,多从增强畜禽机体抗病力、促进肠道健康和提高消化能力切入,从精准营养、原料质量控制、原料处理、抗生素替代物筛选组合、加工工艺优化、饲料成品处理与饲喂形态等多方面开展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多的技术成果与无抗饲料解决方案。无抗条件下应用“精准营养”要求准确地测定和评价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和其他营养物质生物有效性,精准评估畜禽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动物营养需要量、原料特性、原料价格、畜产品质量、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进行配方的精准设计和调整。精准营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被用于解决蛋白质饲料原料短缺、价格高以及粪污和环保压力等问题。随着饲料无抗时代的到来,实施精准营养可以一定程度地准确评估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后肠发酵,降低营养物质发酵产生过多有害副产物而带来的肠道健康风险。具体而言,在无抗生产条件下,需要饲粮满足畜禽维持、生长、免疫、繁殖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原料营养价值或畜禽营养需求评估偏差而导致的抗营养因子和蛋白质等摄入过多或过少;在满足营养需求以保证正常新陈代谢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肠道负担,维持正常的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态系统,从营养调控角度维持畜禽健康,减少胃肠道疾病,促进生长。
精准营养的实施与原料营养价值的准确评价和不同品种、日龄的动物营养需求的评定密切相关。李德发团队系统性地建立了中国猪饲料原料评价技术体系与中国猪饲料原料动态有效养分体系,开展了对中国单一饲料原料净能体系的建设工作,已完成猪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能量饲料原料、纤维饲料原料和油脂饲料原料20多种、60多个样品的猪净能值的测定,逐步建立了适合当前中国饲料产业现状的饲料原料猪净能值预测模型。蒋宗勇和张克英团队完成对黄羽肉鸡、艾维茵肉鸡、天府肉鸭和樱桃谷鸭的净能需要量评定,同时对其主要谷物原料及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净能值进行了评定,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为肉禽净能体系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猪、禽净能需要量和饲料原料净能评定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是无抗条件下营养策略制定的先决条件,也是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配制、饲料原料选择和预处理以及添加剂的筛选和配伍的基础。
传统的营养需要量研究多关注生产性能指标,随着无抗饲料的应用,未来的营养需要量研究将更多关注免疫、肠道健康甚至畜产品品质等指标,例如对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关注免疫和肠道健康。同时,随着微量元素供给量的管理规范和对粪污与重金属的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应用有机微量元素来改善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并降低粪污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基于我国国情的动物营养需要量和各种标准规范,如《猪营养需要》《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等诸多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完善和更新会加速畜牧行业对营养精准供给的重视和实践,保证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保证饲料原料核心营养物质价值的精准评价和动物营养物质的精准供给,才能做到在无抗条件下满足动物对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基本要求。这是无抗条件下保证动物生产的基本营养要求。
1 饲料原料
1.1 谷物及其加工副产物
谷物是畜禽饲粮主要的能量来源,我国饲料工业中常用的谷物有玉米、小麦、稻谷、高粱、麦麸、米糠、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等。
玉米、小麦、稻谷和高粱是主要的谷物,饲料工业对其关注点在于品种、容重、霉菌毒素、抗营养因子和收获时期等。玉米、小麦和大米等谷物的碳水化合物存在淀粉结构不同等差异,进而导致这些谷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的速度不同,所以葡萄糖进入肝门静脉速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考虑饲粮中谷物的种类及其淀粉构成。虽然有研究表明不同存储期的小麦和玉米有效能和氨基酸利用率差异不大,但小麦和玉米存在明显的后熟期问题,新收获小麦和玉米使用不当会增加引起肠道健康问题(稀便、过料等)的风险。

上一篇:母猪配种后该如何饲喂?

下一篇:我国饲料加工科技创新的短板分析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