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达人 > 畜牧达人 > 文章

黄瑞森:致力智能化养殖30年

时间:2019-01-2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裴燕 - 小 + 大

1月8日中午12点50分,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黄瑞森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领奖,有点激动。”黄瑞森的激动来源于由他参与研究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这个项目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对于黄瑞森的团队而言意义重大。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黄瑞森,了解项目研发背后的故事。

1989年,机械工程专业的黄瑞森从江西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之后就一直从事智能畜禽养殖设备研究。30年来,他潜心科研,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如今已是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他先后获得发明专利8件,拥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1项以及其他奖励4项。

据介绍,“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历时20年攻坚克难,创新了种猪体细胞克隆、大数据遗传评估、饲料转化率和肉质活体测定等多项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黄瑞森团队研制的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是饲料转化率和肉质活体测定中的关键一环。

“养猪业是我国战略性民生产业和农业主干产业,瘦肉型种猪是支撑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石。”黄瑞森说,瘦肉型猪的选育需要对种猪进行大规模的测定,但10多年前国内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若引进国外设备一台就要1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设备。2006年,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安排黄瑞森团队开展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的研发。

当时的科研环境比较艰苦,说是研究室,其实就是一间铁皮房子;没有试验材料,他们就偷偷在研究所的仓库里养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研究团队经历了无数个严寒酷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在2012年,他们推出了成熟的设备。

由黄瑞森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的9ZC-170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提供了群体饲养时大规模自动测定种猪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技术,填补了国内在种猪选育关键设备方面的空白。“我们的设备只卖5万元一台,是国外设备价格的一半。”更关键的是,打破了国外对这一关键选育设备的垄断。

“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时代给予了我发展的机遇和天地。工作30年,我亲身经历了我国养猪行业从传统养殖模式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现在又开始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模式。”黄瑞森说,智能化养殖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帮助养殖场做到“精准饲喂”,减少了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防止疫病传播。“智能化养殖是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对荣誉,黄瑞森表示,团队将再接再厉,继续推动我国在养猪技术和装备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将养猪所需的核心装备的自主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上一篇:万隆:三十载铸就国际化民族品牌

下一篇:王金玉:科学技术要用之于民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