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鸡传染性腺胃炎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

时间:2018-09-1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张秋莲 - 小 + 大

1、病原学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致病原及致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准确鉴定病原体,但近代兽医诊断学发现主要病原体为冠状病毒,另外还发现真菌类、腺病毒、呼肠病毒、双RNA病毒及某些细菌等,营养因子(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也是本病重要致病因素。由此可见,本病是多病原性感染与非传染性应激源综合作用下引起的一种症候群,其致病靶器官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主。

2、临床症状

本病以重点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显著病变为特征,主要显症表现包括:消化机能紊乱,食欲不良、食量衰减或完全废食,排颜色异常粪便、带消化不全之腥臭味;机体渐进式消瘦,羽毛松散且光泽度变,双翅下垂,整体精神状态不佳;常伴湿热下痢或不同程度腹泻。剖解:腺胃显著肿胀呈球状,外观色泽异常,表面附着灰白色网格状疹斑;腺胃壁增厚、切面外翻多汁,指压流出浆液性液体,上皮黏膜组织肿胀变厚、乳头水肿、出血、溃疡,部分乳头融合不成形;肌胃严重萎缩,胸腺、脾脏及法氏囊严重萎缩;肠壁菲薄无物,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病程较短者肝、肾、心包等一般无明显变化,但病程较长者则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或出血、色变及质变等。

3、流行特点

所有鸡均易感,对20~30日龄左右育成肉鸡和产蛋鸡的危害性较大,可导致生长抑制和产蛋鸡产蛋量衰减或停产;营养和环境两大要素对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最大,饲料配制及饲喂方式方法科学、环境条件适宜的规模鸡场较少发病,反之则发病率、病死率增高,综合发病率及病死率约为10%~30%;肉鸡在21日龄左右为发病高峰期,蛋鸡发生该病一般病程为两周左右,一周左右达到死亡高峰期;自繁自养鸡场较容易发生垂直传播(经被病原体污染的种蛋传播),早期劣汰阳性种禽(♀♂)对预防本病意义重大。

4、致病因子

掌握主要致病因素对预防控制本病至关重要,结合实践总结为三方面:⑴病原性,包括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曲霉菌素”等病原体,其侵损家禽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可引起表皮黏膜发炎,进而形成消化道溃疡、卡他性炎症、黏膜坏死脱落及出血等,其中以“鸡球虫病”症状最为明显,可见特征性的血痢现象。⑵营养因子,现代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鸡群对蛋白质、矿微、维生素、水等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有较高要求,若供应不足、搭配比例不当或摄入超量等,就会引起鸡的机体生理代谢机能紊乱、出现明显的消化性病征。⑶管理因素,作为家禽来讲,其在养殖过程中对舍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程度极为敏感,其次是环境的污染程度、温度、湿度、采光度等,所以禽舍内的“空气质量、保洁度、温湿度、光照度”等是否达标与发病率密切相关;饮水及日粮营养供应失衡(喂量不足、营养物质缺乏、摄入能量物质不均衡、暴饮暴食等),不能满足鸡当前生长阶段的正常需求而致病;禽场内外的生物安全防范、兽医卫生防疫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流动病原体侵入场(舍)内引发相关疾病;禽场(舍、栏)内对于蚊蝇、鼠类、体内外寄生虫等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严,其在群内散播相关疾病;饮水及饲料源管理不善,被污染、过期、变质等引起家禽发病。

5、综合防治

5.1预防控制

结合病原学、流行特点和主要致病因素分析,预防本病的实效措施包括:⑴源头控制,规模化养鸡场应加强早期检疫检验控制措施,及时劣汰阳性种禽(♀♂)或被病原体污染种蛋,对于自繁自养鸡场有效控制本病意义重大。⑵重点病种防疫,针对鸡ND、AI、MD、ILT、IB、AP等几种重大疫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及致死率高,目前最为有效的就是采取疫苗接种,鸡群获得有效抗体保护后,可最大化降低病死风险、保障规模鸡场养殖经济效益。⑶环境控制,常规管理程序是抓好进出口保洁、消毒、把关,严防各种携原体危害鸡群、散播相关疾病;及时开展鸡舍、栏清扫保洁及消毒灭源(夏季、疫情流行期实施带鸡消毒);加强日常疫情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群内个别发病、病死个体,迅速撤离原发病群,妥善做好隔离治疗及无害化处置措施;经常性采用安全、高效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灭源,首选“1~3%烧碱液、10~20%漂白粉、20%澄清石灰液、草木灰澄清液、食醋(雾喷)”等安全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消毒,每周1次即可,疫情流行期每周可带鸡消毒2次左右。

5.2治疗

当前对症控制本病的代表处方推荐为:发病禽灌服“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或可溶阿莫西林稀释液)+葡萄糖(或10%补液盐)”,用法用量遵药物使用说明,2剂/d、连用3d;夜间(19:00以后)每只发病禽再灌服VC片1~3片(1片/kg),同时灌服5~10ml饮水(10%葡萄糖液最好),这样可增进鸡的体力、促排毒利尿和促受损消化道粘膜尽快修复。

上一篇:鸭痛风病的诊断和防治

下一篇:一起雏鸭高死亡病例的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