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防兽医 > 文章

浅谈今年冬春季H5和H7禽流感的防控

时间:2017-11-2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王路军 - 小 + 大

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的高发季节。尽管自今年秋季开始,全国家禽统一采用H5+H7二联苗代替H5二价或三价灭活疫苗,但H5的防控从多价苗变为单价苗,H5和H7毒株的变异株仍让广大养殖户对流感的威胁倍感压力。

现有疫苗能否防得住今冬明春的流感威胁?怎样才能提高疫苗的防控效率?养殖户存在哪些常见的防控误区?今冬明春的流感防控,只用H5+H7二联苗够不够?本站搜集整理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病专家王路军的课件呈现给大家。

一、现有疫苗对今冬明春禽流感防控效果的评判

1、对于H5来说:不够!

目前,H5亚型禽流感一共有三个毒株 H5(Re-6)株H5(Re-7)株 (Re-8)株。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其中H5(Re-7)株已被消灭,H5(Re-6)株感染率不到1%,H5(Re-8)株是目前主要流行毒株,但不是唯一毒株。

H5+H7二联苗中关于H5的毒株只有Re-8株,对于H5的流行毒株不能完全保护。因此,在防控H5(Re-8)株的同时还要考虑到H5(Re-6)株的防控。

2、对于H7来说:目前来看这个产品是十分理想和有效的。

自H7亚型流感疫苗投入市场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养殖场在使用H7N9+H5(Re-8)后发生H7亚型流感。从临床上监测数据,在免疫后4周左右采血检测抗体来看,结果十分令人满意。

二、如何利用现有疫苗提高禽流感的防控能力?

对于H5和H7防控,不同家禽免疫方案不同。免疫方案是根据养禽场实际发病特点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制定的,一定适合于本地及本场的实际生产情况,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本篇以蛋鸡场为例,讨论关于H5 和 H7的免疫方案。

1、首免日龄不能太小。

养殖户常见的问题就是首免日龄太小,有的几日龄就免疫。雏鸡日龄太小,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太早,一是免疫后抗体高度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二是疫苗应激反应太强。最终可能会导致免疫失败。蛋鸡的首免日龄一般在15日龄左右。

2、免疫间隔3-4周为佳。

蛋鸡使用H7N9+H5(Re-8)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过4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在110—120日龄左右H7N9+H5(Re-8)肌肉注射免疫。产蛋高峰期一般不建议免疫,因为抓鸡免疫影响产蛋率。有条件的最好在免疫后3个月左右检测一下抗体,根据抗体高低再考虑是否再免疫,没有条件的一般建议在产蛋3—4个月再免疫H7N9+H5(Re-8)。

常见的误区是两次免疫间隔时间不合理。有的养殖户首免H7N9+H5(Re-8)后,间隔时间过长。最正确的方案是首免H7N9+H5(Re-8)后,间隔3-4周再次免疫为最佳。

3、“活苗+死苗”双重保护最为理想

单纯地用H5+H7二联苗对于目前的H5防控还有漏洞,但如果使用H7N9+H5(Re-8)株再加上H5(Re-6+7+8)株疫苗防控H5和H7,却大大增加了防疫成本和防疫强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哈兽维科生产了新禽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把H5(Re-6)株产生免疫应答的基因插入新城疫Lasota病毒中,在免疫疫苗时,同时产生新城疫和H5(Re-6)抗体。对新城疫和H5(Re-6)都能保护。这样就能在防控H5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免疫强度和免疫成本。

养殖户通常容易忽视粘膜免疫的重要性,认为只免疫灭活疫苗就能完全防控H5和H7。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免疫结果来看,“活+死”免疫效果最佳。

新禽二联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最好在免疫H7N9+H5(Re-8)时同时点眼免疫。这样“活+死”免疫,防控H5和H7是最理想的方案。

4、加强饲养管理

很多养殖户过分依赖疫苗,认为疫苗免疫后就没有问题了。这种想法很危险,我们知道,所有疫苗包括流感H5和H7,其疫苗免疫后的抗体高低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鸡群的健康度、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病、饲养管理水平、营养等,都能影响疫苗效价。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疫苗免疫的保障。

5、用好现有疫苗

现在很多疫苗厂家为了商业利益,鼓吹流感疫苗中含有所谓的变异毒株,H5中含有所谓的Re-6变异株和Re-8的变异株。

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流感参考实验室田国斌研究员透露,Re-6的变异毒株Re-10株已经通过国家技术评审,但没有批准生产。疫苗种毒只有哈兽研有,并没有转让任何疫苗生产厂家,这也说明目前所有的所谓H5变异株都是假的,而且是违法的。(国家没有审批的,要么毒株保护率低,要么存在很大风险)望广大养殖户注意。

上一篇:不同温度保存的疫苗稀释液对疫苗效价影响的试验

下一篇: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1)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