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产品加工 > 文章

中国如何创建品牌猪肉产业战略格局?

时间:2014-11-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仅当下人有猪可养,未来养猪人也能做到有猪可养;不仅仅当下人可以赚得利润,后来人也能够做到有利可享。下面我们从全方位角度思考,中国如何创建品牌猪肉产业战略格局?
  1 种子
  古语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猪种的遗传特点对未来猪肉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往今来所有知名品牌的猪肉都是以优秀的品种作为基石的。古罗马的猪肉曾受全欧洲上流社会的推崇,是因为利用中国华南猪的后代育成了地中海名种那破利坦猪(Napolitan)。达尔文时代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女王亲力亲为利用中国华南猪育成名噪世界的巴克夏猪,其优异肉质至今还在引领着世界精品猪肉的潮流。西班牙精心培育了世界第一品牌伊比利亚(Iberica)黑猪,每年只生产限量版20万头,该猪膘厚都在4指以上,但将其大雪花瘦肉分割出来可以卖到400欧元/千克,大约合4000元/千克。我们国内的瘦肉猪净瘦肉能卖到40元/千克就不错了。虽然一头Iberica商品猪要培育1年半至2年,其生产成本相当于国内瘦肉猪的3-4倍,但其毛利相当于中国瘦肉猪的100倍。如果将成本折算成净利,养一头西班牙Iberica肥猪相当于养25-33头中国洋瘦肉猪。这是利用品牌的优势开发极品肉带来的经济效益。
  如果我们中国也利用地方品种优势,走西班牙黑猪的道路,把现有的每年6亿头猪分为两半,其中3亿头继续现在的杜长大瘦肉猪模式不变,以供应普及版猪肉,另一半3亿头可以用7500万至1亿头精品/极品地方猪来取代而不改变养猪的总体经济效益。如此一来中国存栏6亿头的规模可降低至37500万至4亿头,总体经济效益水平不变,却产生了普通猪肉与优质品牌猪肉的分化,既显着地减少了养猪排放的污染,又提高了国人的肉食水平的档次,迎合了现代人少吃肉、吃好肉的时髦。
  为此,首先要把以前颠倒的错误观点再颠倒过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品种生长慢是否是缺点?其实是嫌中国猪生长慢的人自己心里太浮躁。君不见西班牙黑猪要长1.5-2年出栏,比中国猪长得还要慢,可人家是世界第一品牌,经济效益也是世界第一。凡是国际上的极品猪生长都相对较慢,那是因为风味物质的浓缩和富集需要时间。
  2)中国地方品种太肥,瘦肉率太低。瘦肉率低是古今中外所有精品/极品猪的特点,要吃(好)肉,肥中瘦,这句谚语总结得高明精辟。为什么要肥中瘦?高档肉的生理基础是肌内膜和肌束膜上的脂肪细胞充分发育,把细巧的肌纤维包围起来,猪肉的风味物质才能留在肉中,烹饪时不致流失。食用时满口都是风味物质的交响曲。肌内脂肪与肌糖原互作在高温下形成上千种风味物质打下了美味肉的基础,所以肉要肥才能美,也叫肥美。当肌内脂肪发育成熟时,膘也就厚了。这不要紧,把膘割掉另外处理,可以作护肤品。古代的大美女哪个不用猪油护肤?再者说,猪油(中国猪种的肥油)是何等美食?福建的猪油卖得火,专做极品芝麻糖、极品花生糖,是糖果中的品牌。
  3)中国地方猪种肚大,屁股尖,体型不好看?那是不会看,会看的那叫好看。因为中国猪肉长得是地方,值钱的地方多长肉,不值钱的地方少长肉。肚子是长寸金五花肉的地方,卖价远高于后腿肉,这体型能多卖钱,所以看多了就顺眼了。
  2 场子
  场子就是生态养猪的放牧地。品牌猪在保育期结束后(70日龄以后)可以逐步由近距离放牧过渡到远距离放牧,放牧半径可达到10千米。放牧对精品/极品猪肉的品质保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原理如下:
  1)放牧运动对架子猪有促进骨骼、肌肉、内脏发育的功能。经过放牧的猪骨骼发育健全,骨髓饱满,髓腔宽大充实,这样的骨骼煲出来的汤才能鲜美。
  2)运动过的肌肉能发育成玛瑙色瘦肉,因为有氧代谢增加了肌红蛋白的浓度和携氧能力,使瘦肉在屠宰排酸后能像葡萄美酒一般红得剔透晶莹。
  3)放牧猪吃活食长活肉,代谢旺盛,为将来宰前囤肥做好了准备,其强大的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可以迅速在贪睡足食的囤肥阶段长出具有肥厚大理石纹的极品瘦肉。品牌猪的放牧可以结合当地条件,不苟形式,但一定要有足够的场地以保证正常的生态循环,即猪粪自然还田,不会造成污染。
  3 才子
  打造品牌猪肉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系统,需要由现代化高科技专业人才组成的一支技术班子才能圆满完成精品/极品猪肉的研发工作。从专业设置的构成需要以下诸方面的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级别的人才:
  1)猪的遗传育种;2)猪的饲料与营养;3)猪场的设计与管理;4)肉科学,即猪的屠宰、排酸、冷藏、分割、包装及保鲜;5)肉品营销与成本核算。以上各学科的技术人员在我国各农业大学的动物科技学院都有培养,唯有肉科学目前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少数农业院校有设置而且建立专业的时间晚于育种与营养,故而肉科学专业人员在国内奇缺。

上一篇:论中国品牌猪肉产业战略格局的创建

下一篇:中国蛋制品加工行业现状及预测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