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浅析禽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时间:2009-06-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改革开放使我市家禽发生了由农家分散零星粗放型的放养转变为规模饲养、由小农经济式经营过渡到现代商品化生产、由传统的落后饲养转变为先进的科学饲养等巨大变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是农村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我市2005年屠宰家禽4988.13万羽,产禽肉6.83万吨,禽蛋4.31万吨,是我市300多万农民的重要收入渠道。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禽病问题十分突出,是困拢养禽业的重要因素。据估计,我市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因此为了降低死亡和发病率、减少损失,保障规模养禽业的顺利发展,对禽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势在必行。
    1.禽病发生主要特点与原因
    1.主要特点
    一是疾病的种类增多,传染病的危害最大,对养禽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疾病达80多种,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等,其中以传染病为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二是新发生的禽病种类增多,影响较大的有: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病变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减少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孢子虫病等。三是发病非典型化和病原出现新的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 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强毒株的报道。四是随着集约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五是混合感染和复合征使疾病更为复杂,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1.2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方面。许多养殖场(户)相互间隔距离太短,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又缺乏有效地消毒隔离措施,病死家禽随处丢弃,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禽舍卫生状况差,粪便不能按时清理。二是病毒性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三是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这种情况,近年来确实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滥用抗菌药物,特别是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四是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2.禽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费投入不足,科学管理水平低。规模化养殖是现代家禽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因此对相应的管理水平、饲养水平和防疫水平的要求也较高.然而就我市现状而言,畜牧事业费和防疫费大多是80年代初财政包干时的基数。物价的上涨和家禽饲养量的迅速增多,各项经费十分缺乏,由于动物防疫经费不足,以致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同题:各级防疫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 ,还是延续50年代以来“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方式,力量薄弱,连一些简单的禽病都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加上部分的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的防疫观念淡薄,以传统落后的方式进行粗放的管理,如此等等。
    2.2科学研究落后。我国动物医学科学研究比较落后,农业科研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为1%,而发达国家已超过了5%。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现行的科研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研机构和学科设置不合理,研究课题重复、雷同,缺乏协作。另外,在科技机构中,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较低但社会效益较大的技术,如基础研究和诊断试剂的研究等更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2.3缺乏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随着疫病种类的增多以及病情的复杂化,再加养殖户对畜禽饲养管理加粗放,缺乏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预防的方法和免疫时机,使传染病的免疫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免疫无效甚至诱发传染病。例如:鸡新城疫的二次免疫都用Las0ta或克隆30株疫苗饮水免疫。由于饮水免疫降低了鸡新城疫疫苗的效力,因此,在一些地区,二次免疫后发生鸡新城疫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在鸡新城疫免疫时随意加大疫苗的使用剂量,甚至在1日龄时使用I系苗超前免疫,造成疫苗的剂量越用越大,毒力越用越强,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加大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使用剂量,对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损伤,极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疫病的免疫失败。
    2.4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环境污染严重在饲养管理中只重视免疫,不重视检疫、隔离及消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急功近利,饲养密度过大,使病原密度增加,传播迅速;另外,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流通渠道增多,速度加快,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疫病的传播;再加上乱扔乱抛病死畜禽和不法商贩倒买倒卖病死畜禽肉,更使环境污染加剧,疫病控制困难。

上一篇:当前禽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及其原因对策

下一篇:猪病理剖检诊断技术概要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