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脱脂奶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未完成,实验参数待验证)     在每个抗生素检测用培养基上平均放置4个牛津杯,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200ul添加有不同成分的10%脱脂奶(添加成分见表1),37℃培养18-22小时,观察抑菌圈情况。 表1 编号        0.5ug/ml青霉素G        400U/mlβ-内酰胺酶        25ug/ml舒巴坦        结果预测 (是否产生抑菌圈) 1        +        -        -        有 2        +        -        +        有 3        +        +        -        无 4        +        +        +        有    在每个抗生素检测用培养基上平均放置4个牛津杯,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200ul添加有不同成分的10%脱脂奶(添加成分见表1),37℃培养18-22小时,观察抑菌圈情况。        2.1.9 β-内酰胺酶检测限的测定(未完成)     在每个抗生素检测用培养基上平均放置4个牛津杯,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200ul添加有0.5ug/ml青霉素、25ug/ml舒巴坦和不同浓度β-内酰胺酶(0.4U/ml,4U/ml,40U/ml,400U/ml)的10%脱脂奶,37℃培养18-22小时,观察抑菌圈情况。         2.2 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     在每个抗生素检测用培养基上平均放置4个牛津杯,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200ul添加有不同成分的10%脱脂奶(添加成分见表2),37℃培养18-22小时,观察抑菌圈情况。同时做脱脂奶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 表2 编号        0.5ug/ml青霉素G        400U/mlβ-内酰胺酶        25ug/ml舒巴坦        抑菌圈        与1号比直径差异        结果预测 1        +        -        -        有                 2        +        -        +        有        ≥3mm ≤3mm        含β-内酰胺酶 不含β-内酰胺酶 3        +        +        -        无                 4        +        +        +        有                 5        -        -        +        无                 6        -        -        -        有/无                含抗生素/不含抗生素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活性结果观察与分析
      第一次实验 10天后第二次实验 青霉素对照     第一次实验5万U/ml抗生素分解剂部分分解青霉素,与青霉素对照组比较抑菌圈明显变小;50万U/ml抗生素分解剂可以完全分解青霉素,不产生抑菌圈。         10天后第二次实验50万U/ml抗生素分解剂部分分解青霉素,与青霉素对照组比较抑菌圈明显变小。     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结果比较,抗生素分解剂活性下降至少1个数量级。         3.1.2 青霉素G浓度的选择         0.5IU/ml青霉素产生抑菌圈约为22mm,符合实验要求。         3.1.3 β-内酰胺酶对菌生长的影响     极高浓度β-内酰胺酶不影响菌生长。         3.1.4 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抑菌效果的影响
      第一次实验结果 10天后第二次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中,4U/mlβ-内酰胺酶即可部分分解0.5IU/ml青霉素,与对照组比较抑菌圈明显减小。         10天后第二次实验,200U/mlβ-内酰胺酶可部分分解0.5IU/ml青霉素,与对照组比较抑菌圈明显减小。但4U/mlβ-内酰胺酶组产生的抑菌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     通过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结果比较,说明抗生素分解剂活性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