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瘟的综合防控体会

时间:2012-04-2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李智丽1,2,曾喜多1,丁改法2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2.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浮527400)

    摘要: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曾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本文从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瘟;综合防控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曾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是重点防控疾病之一。笔者常年深入大型集约化猪场,在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和不断实践中,对猪瘟的控制略有心得,现将该病的预防控制加以全面的总结,供养殖界同仁参考。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CSF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边界病病毒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病毒,有囊膜,为单股RNA病毒,病毒的基因组大小为12.5kb-16.5kb,编码一个独立的多聚蛋白。
    2 流行病学分析
    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西欧等地的家猪已经宣布无CSFV,南美、乌拉圭也无CSF病例,但CSFV在亚洲依然流行。家猪和野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自然环境下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与感染家猪或野猪接触,经口鼻传播,此外,病死猪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垂直传播主要发生于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有研究表明在饲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近距离的空气传播也是主要因素,也有研究表明高压清洗时用于驱赶猪群的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也能导致CSFV的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急性暴发时,先是几头猪发病,往往突然死亡,继而病猪数量不断增多,多数猪呈急性经过和死亡,3周后逐渐趋向低潮,病猪多呈亚急性或慢性,如无继发感染,少数慢性病猪在1个月左右恢复或死亡,流行终止。
    3 临床症状
    临床上猪瘟有三种类型,急性型、慢性型、迟发型。
    3.1急性型CSF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高热(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喜饮脏水、便秘等。一般1周内死亡,少数侥幸存活者成为僵猪。
    3.2慢性CSF也称为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是目前最常见的猪瘟类型。主要发生于免疫过的猪只,发作慢而温和。表现为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等症状。本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比急性猪瘟低,主要是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耐过者多,但从此以后成为“僵猪”,并长期向外排毒。
    3.3迟发型:是由母猪怀孕后期感染低毒力的猪瘟病毒,然后传播给胎儿引起的猪瘟疫病。感染猪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可表现正常,之后逐渐消瘦或形成先天性震颤,表现出逐渐沉郁,呕吐,厌食,体温正常或偏高,眼结膜发炎等,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病猪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4 剖检变化
    4.1急性型:全身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脏有瘀斑。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者切面黑白相间或紫白相间形如大理石状;剥开肾脏被膜,可见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肾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外观形同麻雀卵,俗称“麻雀肾”;沿肾背部纵向切开肾脏,多见皮质层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髓质层偶尔见到出血,肾盂粘膜时有出血,肾盂内多见腥臭的尿液;脾脏边缘梗死;胃粘膜、肠浆膜、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心脏内膜外膜出血;肺脏上有出血点;肋膜上有出血点;有时能见到肠系膜脂肪点状出血等。
    4.2慢性型: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盲肠和大肠粘膜可见近似“纽扣状”溃疡,结肠粘膜多能见到不规则的溃疡面。
    4.3迟发型猪瘟: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
    5 诊断
    5.1临床诊断要点:急性猪瘟体温升高至40℃以上,故而测体温有一定的依据。此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脾脏边缘梗死;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即“麻雀肾”肾);慢性猪瘟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粘膜上形成“纽扣状”溃疡。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才能够确诊。
    5.2实验室诊断:有研究报到白细胞减少可作为猪瘟感染一个指标,但由于难以区分其他两种瘟病病毒,故而单克隆抗体和病原捕获酶联免疫法常被用到。本实验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针对5'端编码区为目标的PCR方法检测和病毒分离。但病毒分离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求,而PCR方法准确、快速,故而列为首选。

上一篇:当前我国主要禽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养猪场中猪瘟蔓延的原因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