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防治

时间:2011-06-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pia)、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急性出血型回肠炎(phe)。
    1、病原
    ppe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周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周。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农场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本菌常并发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及螺旋体,这时炎症会趋向坏死性、退化性的变化,出现坏死性肠炎的病变。
    2、流行病学
    ppe发生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亚洲国家猪场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慢性型及亚临床型回肠炎常发生于传统连续生产模式的保育后期-生长猪阶段猪群,多数情况下ppe在猪群中发展的时间是缓慢的,可能超过一个月甚至更久,但是,如果感染猪的粪便中有大量细胞内劳森菌,将会快速导致猪群中多数猪只受到感染。
    phe常发生于日龄“较大”阴性猪,感染猪通常为3-12月龄,常见一定数量猪一起发生,且通常发生在猪群之特定应激事件后,如转群、混群及引进新种猪等等。
    病猪及病原的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及病原的携带者直接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潜伏期7-21天(与感染剂量有关),感染剂量越高,潜伏期越短。
    工人的服装、靴子和器械均可携带细菌而成为传播媒介。细胞内劳森菌可在鼠体内繁殖,因此啮齿类动物可为疾病的传播媒介,所以灭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传播。
    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等;频繁引种;频繁接种疫苗;突然更换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cv-2、prrsv);饲喂发霉饲料;猪场同时存在的其它大肠炎的病原如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沙门氏菌等因素可以促发增生性回肠炎。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主要发生于保育的后期-生长猪阶段。主要包含两种病症,第一是下痢,第二为增重减缓。表现为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软、稀薄不成形,多呈水泥样的灰色、也有黄色的,这些猪虽然采食量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表现在6-20周龄的生长猪体重“参差不齐”。
    大部分慢性感染的病猪可以在发病4-6周后恢复,食欲恢复“正常”,但与正常猪相比,平均日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6-25%。
    剖检可见回肠粘膜增生性病变,在小肠的末端50cm处和结肠的前三分之一处的肠粘膜增厚,有的像脑回,有的整个肠壁变厚、变硬,像一条橡胶管,有的还可见溃疡,肠粘膜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可见坏死性肠炎。

上一篇:猪异食癖的形成分析与防治

下一篇:防止新生仔猪死亡的几项关键措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