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江苏省南通市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0-12-08    点击: 次    来源:南通市农业信息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我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近年来正逐步向畜牧业强市迈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我市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现结合我市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南通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按照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总体要求和畜牧规模养殖的发展目标,在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政策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扶持政策,采取了许多针对性较强的推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牧业产值113.2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0.80亿元的26.9%,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35.36亿元,增长45.4%;全年肉类总产量44.91万吨,比2005年的37.68万吨增加7.23吨,增长19.2%;禽蛋产量45.47万吨,比2005年的43.80万吨增加1.67万吨,增长3.8%。
    “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二十四字方针,历经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战役,以春季防疫行动、夏季消毒灭源、秋冬百日会战“三大防疫行动”为抓手,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全市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态势,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共获得畜牧科研成果100多项,获奖成果5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奖2项,市厅级奖18个,获得国家专利3项。成功培育了1个家禽新品种京海黄鸡,并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如皋黄鸡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认定。全市畜牧科技人员在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达200多篇,出版专著8部。全市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8%,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有效的提高了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二、发展基础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畜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提高。2009年,全市生猪饲养量641.60万头,家禽饲养量1.59亿只,山羊饲养量500.1万只,与2005年的594.12万头、1.58亿只、586.93万只相比,表现为猪提高、禽持平、羊略降。
    2、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改变。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底,生猪规模养殖占比64%,比2005年提高8.4个百分点;肉禽规模养殖占比97%,比2005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蛋禽规模养殖占比93%,比2005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全市经过2008年、2009年的两年创建,共有109家通过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验收,占全省14%,列全省第二位。
    3、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经过多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引导,全市已经初步形成高商品率的瘦肉型猪、优质苗猪、优质禽蛋、白羽肉鸡、海门山羊和地方良种家禽生产基地,即以如海地区为主的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区,以如东为主的优质苗猪生产区,以如东、如皋为主的地方优质黄鸡生产区,以启东、海门为主的白羽肉鸡生产区,以海安为主的优质禽蛋生产区,以沿江沿海地区为主的海门山羊生产带。“一带五区”的生产格局,不仅充分反映出我市畜牧生产主导产业的特色,而且也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
    4、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健全。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畜牧技术推广资源,全市建立了以市、县、乡畜牧兽医站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力度,使畜牧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加大对基层兽医科技推广人员和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5、畜牧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重点推广瘦肉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规模养鸡生产配套技术、高床养羊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及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猪、羊、种鸡人工授精技术普遍推广,全市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稳定在85%以上,山羊人工授精普及率在30%以上,种鸡全面推行人工授精技术,以上三项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蛋鸡年产蛋量达到12.19公斤,生猪出栏率达到183%,饲料转化率肉鸡达2.0:1,蛋鸡2.4:1,生猪3.2:1,均较“十五”末有较大提高。畜禽死淘率大幅度下降,大家畜低于1%,猪7%,蛋鸡9%,肉鸡6%。
    三、制约因素及薄弱环节
    1、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量稳中有升,但目前我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差,绝大多数畜产品都是以最传统的产品方式进入市场,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优质产品规模小没有品牌效应,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加脱节,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2、受环境制约的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但是先进的养殖模式仍在探索中,与现代牧业生产方式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畜禽粪污处理能力较低,饲养管理粗放,产出功能差、效益低,仍是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畜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畜禽粪便处理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靠企业自身难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土地等资源制约因素日显突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畜牧业的用地空间越来越小,畜牧发展与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畜禽生产,养殖户迫切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我市人多地少,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未建立,畜牧规模养殖用地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挤压下,畜牧业发展空间的压力正在逐步加大。
    4、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际、国内时有发生,变异株、新毒株、混合物感染,使得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疫病风险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5、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有些生产者对发展无公害甚至更高层次的养殖,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6、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队伍薄弱。近年来,基层畜牧兽医推广服务队伍,虽经多次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员机构不稳、人员编制少、工资待遇低、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很难承担起繁重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任务,也影响了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上一篇:四川省罗江县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下一篇:河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2005版)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