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戊型肝炎的防控措施: (1)加强引种监测,从净化好的种鸡场引种,防止垂直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通风、保温、湿度控制等。 (3)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减负,选择优质疫苗(内毒素、杂蛋白低),特别是细菌灭活苗(如鼻炎)更要慎重,可选鼻炎水苗。 (4)避免一切应激因素,如免疫、转群、加光、加料等,做好处置。 (5)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尽量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加强消毒,特别是带鸡消毒,碘制剂和戊二醛制剂交替使用较好。 (6)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霉菌毒素),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7)选用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力的保健药物,多维多矿、微生态制剂、中兽药、胆汁酸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8)避免药物滥用,尤其损害肝肾的药物,如磺胺药等。 4、霉菌毒素性肝病 霉菌毒素是霉菌分泌出来的二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的霉菌毒素约有300多种。按照产生的不同阶段,霉菌毒素可以分为田间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和储藏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等)。霉菌毒素对家禽危害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受污染的程度、毒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家禽日龄等。 霉菌毒素在养殖端的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数据显示,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7%以上,饲料中两种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比例超过60%。霉菌毒素的协同效应挑战着单一毒素标准的限值,单一毒素无需超标,一些临床症状就已经出现,对免疫抑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更严重。霉菌毒素有体内蓄积效应,即使不超标,长期在体内累积,一样造成严重伤害。 霉菌毒素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肝胆损伤、肝肾毒性、消化道损伤、基因突变等。主要表现为鸡冠苍白、倒冠、羽毛生长不良、顽固性腹泻、吐水、采食速度慢、过料、饲料转化率降低、降蛋、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等,以及口腔溃疡、食道炎、嗉囊炎、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糜烂溃疡出血、脂肪肝、肠粘膜坏死脱落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腹水、神经紊乱等。在对肝脏的危害方面,可导致肝脏多灶性增生、肝细胞坏死,肿大似橡皮肝,质脆易碎,应激情况下易肝破裂出血。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可导致疫苗抗体不达标,鸡群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感染发病,增加经济损失。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