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体经络里的气血正如流动的水一样,寒邪侵入则使气血凝滞,无法流通。 “不通则痛”,经络里的气血流通不畅,首先导致的就是疼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冒伴有头痛、颈项痛等症状。寒邪所致的疼痛一般比较剧烈,且得温则减,因此增添衣物、喝些热水能够缓解这种疼痛。 风热感冒,多由外感风热邪气所致。表现为发热重、怕冷轻,鼻塞、流黄涕,可能汗出,咽痛,咳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热邪与主管温煦的阳气相合,就会更热,因此一般发热体温较高。热邪郁于肌表,腠理开合失常,就会汗出。 风热与风寒感冒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人体之中,肺为华盖,最先受邪。 邪气侵袭肺卫,肺宣肃不利,就会出现鼻塞、清涕,这是因为鼻为肺之窍,能够反映肺气的情况,正所谓“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因风寒所致的感冒,可以通过“祛风散寒”的辛温药去解决,风寒一去,疾患自解。味辛能行能散,将邪气驱散出体外;性温能散寒,温通经络。荆防败毒散就是这祛风散寒的代表方。 鱼腥草芩蓝口服液 1、简介 本品为棕红色澄清液体;味甜、微苦。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鱼腥草、黄连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为主的疾病治疗。 2、方解 方中板蓝根味苦性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善凉血利咽,用于肺胃蕴热,热毒上攻之咽痛喉痹,故为君药。黄芩善清肺火,解上焦火毒;栀子苦寒清降,长于清泻三焦火邪,兼有凉血解毒之功;黄连泻火解毒,共为臣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3、药解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
上一篇:土鸡疫病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