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

鸡感冒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方剂

日期:10-29 作者:佚名- 小 + 大

如果发展到第四阶段:心肺胃阶段,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尤其是心脏,出现神昏、心肌出血、包心包肝腹膜炎、肺出血、腺胃基底部出血、卵泡液化、输卵管白色干酪物等循环障碍。(发展中期,抗病毒+退烧+强效敏感细菌感染药物); 第五阶段:严重循环障碍阶段,主要表现为全身的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大量纤维素性渗出,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心、肺、肝等旺盛血液循环脏器出血、衰竭,死亡呈尖峰式增长。(发展后期,药物治疗意义不大,保大群,抗病毒+保肝肾+抗体)。

荆防败毒散治疗鸡感冒方解

荆防败毒散一个“散风寒,解表邪”的经典名方,能够缓解感冒症状,防止感冒进一步发展。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现代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疮疡等。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是浑身怕冷、发低热、呼吸困难、流清涕、精神萎靡、不爱走动、咳嗽、舌苔薄白等。

相较于其它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子,荆防败毒散含有茯苓、独活等祛湿药。因此更适宜兼见头昏沉、食欲不振、苔厚腻的风寒夹湿证。

方剂药材组成、参考剂量及服法:荆芥6 g、防风9 g、羌活6 g、独活6 g、柴胡6 g、前胡6 g、川芎6 g、枳壳6 g、茯苓9 g、桔梗6 g、甘草3 g等,粉碎而成。

荆防败毒散以“败毒”为名,寓意能够祛除体外“风寒”之毒,兼以除去体内 “气郁”“水湿”“血瘀”之毒。这与它的组成有关。

外败风寒之毒,用荆芥、防风、羌活。这三味为伞形科、唇形科草本植物,性温味辛,能发汗解表散寒。

同时荆芥、防风、羌活与麻黄、桂枝相比,性较平,发汗力轻,适用于风寒初起之证。

在这三味药的帮助下,浑身怕冷、发低热的症状就能缓解。辛味药能散能行,温性药能散寒,荆芥、防风、羌活如同无形的“扫帚”,将郁于肌表的风寒邪气扫出体外。

同时服后会出一层薄汗,汗液蒸发带走热,体温就能降至正常。

内败气郁之毒,用柴胡、枳壳、前胡、桔梗。柴胡也是辛温解表药,同时入肝经舒畅肝气。肝主疏泄,与全身气机相关,肝舒则气舒。

枳壳理气宽中,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气机也有利于气之运行。

前胡、桔梗入肺经,前胡降肺气,桔梗升肺气,一升一降之间肺气已然得利,鼻塞、咳嗽症状缓解。

内败水湿之毒,用独活、茯苓。独活与羌活功效相似,但独活走里祛风湿,羌活走表散风寒。独活对于风寒湿痹阻经络尤为适宜。

茯苓利水渗湿,除湿力强。水湿一去,头也不沉了,胸也不闷了,胃口也好多了。

内败血瘀之毒,用川芎。川芎活血,为血中气药,能走能行,是治疗头痛的要药。

方子以败外毒为主,配伍理气、祛湿、活血药物,这并非说明体内气郁、水湿、血瘀之毒已成,而是治未病之法。

寒邪外袭,经络气血凝滞不通,气不通则气郁,血不通则血瘀,津不布则生水湿。

“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该方的配伍就体现这治未病之意,提前将气血疏通了,津液布散了,一则缓解头项痛、胸闷纳差、鼻塞咳嗽的症状,二则防止气郁、水湿、血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中医视角的感冒

中医依据外感邪气的不同,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个基本证型。

风寒感冒,多由外感风寒邪气所致。表现为怕冷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无汗,四肢酸痛,头痛,颈项痛,舌苔白,脉浮紧。

中医认为,寒性收引,寒气侵袭机体时,收敛人之阳气。阳气如同人身之火炉,本应散热温煦周身。

若阳气郁闭在内,不得温煦,机体就会感觉“瑟瑟发抖”,战栗怕冷,同时还因郁闭导致发微热,出现低烧。

寒邪紧束,汗孔因此闭合,无法排出汗液,所以风寒感冒常常表现为无汗。

寒邪还有一个特点是“寒性凝滞”,容易导致机体经络阻滞不通。运用中医“象”思维可以这样去理解,冬季天地寒气弥漫,寒使流动的水结成固体的冰。

上一篇:土鸡疫病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