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俄罗斯的 “远东战略” 及其全球市场布局 俄罗斯正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与远东开发战略,将禽肉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产品。自 2019 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肉类最大进口国。2025 年,双方签署《活体驯鹿检疫议定书》,这预示着双方禽肉贸易将从冻品向生鲜、从副产品向高端部位拓展,实现全品类贸易升级。与之相比,巴西由于过度依赖冻鸡爪、鸡翅等低价副产品(占对华出口的 70%),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逐渐失去市场优势。 五、未来展望: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禽肉出口的增长既缓解了因巴西供应中断所带来的短期压力,同时也促使国内禽肉产业加快升级步伐。2025 年上半年,山东、河南白羽肉鸡存栏量同比增长 15%,旨在降低对进口禽肉的依赖程度。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此次禽肉市场格局的变化为各国敲响了警钟:单一市场依赖、疫情防控短板、检疫标准滞后等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不利因素。当俄罗斯凭借 “地理邻近 + 检疫合规” 重塑市场规则,巴西因 “追求效率优先而忽视风险” 付出代价时,中国市场的选择充分表明: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安全、效率与价值方面均具备优势的国家,才能在全球 “蛋白资源竞争” 中脱颖而出。而这场关乎全球禽肉产业格局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从巴西市场份额的下降到俄罗斯的迅速崛起,8 月的贸易数据不仅反映了单一品类的贸易波动,更是全球禽肉产业向 “安全化、区域化、价值化” 转型的典型体现。当 “稳定供应” 取代 “低价竞争” 成为市场核心诉求时,中国市场正通过政策引导与实际贸易数据,重新定义全球蛋白贸易的规则。 |
上一篇:反倾销风暴下的全球猪肉贸易变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