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便血是一个严重的信号,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复杂多样,从普通的饲养管理失误到传染病感染皆有可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育肥猪便血的各类原因,并提供一套清晰的排查流程图。 一、便血的类型与初步判断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观察。便血并非单一现象,通过辨别血液的颜色、状态和混合程度,我们可以对出血部位进行初步判断: 黑便/柏油样便:粪便呈黑色、沥青状,粘稠发亮。这通常意味着出血点在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血液在消化道内被胃酸和消化液氧化,血红蛋白中的铁变为硫化铁,从而呈现黑色。通常与胃溃疡、胃出血相关。 鲜红血便/血痢:粪便中混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有时呈黏液状或纯粹血水。这通常意味着出血点在下消化道(结肠、直肠、肛门)。血液未经消化而直接排出。常见于猪痢疾、回肠炎等。 粪便表面附血:粪便形态基本正常,但表面附着少量鲜红血液。可能源于直肠末端或肛门的轻微损伤,如硬粪划伤。 二、便血的主要原因与分析 便血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病原性因素和非病原性因素。 (一)病原性因素(传染性疾病) 这是导致群体性便血的最主要元凶,危害极大。 1. 猪痢疾 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主要侵害育肥猪,是导致血痢的“头号嫌疑犯”。 临床症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排出含有粘液和血液的粪便,从稀软到水样不等,猪只迅速脱水、消瘦。发病率高,死亡率若不及时治疗可达50%。 数据:据国内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19-2023年送检的便血病例统计,猪痢疾的检出率高达28.5%,在细菌性血痢中占比第一。 剖检变化:主要病变集中于大肠。大肠壁水肿、充血,黏膜上覆盖着麸皮样或豆腐渣样的纤维蛋白伪膜。 2. 增生性回肠炎 由胞内劳森菌引起,主要侵害回肠(小肠末端)。 |
上一篇:秋季猪场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