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人造肉”的故事该怎么续写?

日期:09-02 作者:章勇- 小 + 大

除了植物基人造肉赛道,细胞培养肉赛道也如此。细胞培养肉是将动物干细胞置于培养皿中,依托支架和培养液,让细胞不断增殖,最后长成“肉”,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中国当前正处于细胞培养肉技术的起步阶段,面对技术起步晚、研发投入有限,产业链不够成熟等一系列挑战。当然,这条赛道上也不乏探路者。

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培养出5克猪肉,预示着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诞生。2023年,该团队又实现细胞培养猪脂肪500升生物反应器的中试量产,最终收获5千克细胞培养肉,预示着产业化路径已基本打通。但,从产业化到商品化的路还很长,因为生产成本极高。

2013年,荷兰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个在实验室制造的汉堡肉饼,成本33万美元。10多年过去,据了解,现在国内每千克细胞培养肉已降到数千元至1万元之间。在国外,荷兰细胞培养肉企业Mosa Meat的牛肉产品成本为每千克约合人民币1288元,以色列细胞培养肉公司Future Meat已将鸡肉产品成本降到每公斤100元左右。不得不说,国内外企业在细胞培养肉上的成本差距显著。不光是成本,还有产量,这都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其真正触达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植物肉、细胞培养肉,以至以后可能还有微生物肉的出现,核心动因是解决人类蛋白需求问题,但这一需求背后交织着人口增长、资源压力、环境危机、健康意识提升及伦理进步等多重因素。技术替代不仅为了补充蛋白供应,更在于构建更可持续、健康且伦理的食品体系。

当“人造肉”不再执着于“完全替代真肉”,而是作为“蛋白质解决方案”融入多元饮食体系,这个曾被资本催熟的行业,或许能真正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造肉”的故事远未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上一篇:生态循环理念下猪养殖技术的优化路径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