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正大可生食鸡蛋现“鸡粪”争议

日期:08-06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一、事件直击:高价可生食鸡蛋现蛋壳污物,消费者信任面临考验

(一)“可生食” 标签下的视觉冲击

在当下追求品质生活的背景下,可生食鸡蛋凭借 “无菌”“高营养” 的宣传,成为众多消费者厨房中的新选择。然而,近日正大食品的可生食鸡蛋却陷入信任危机。7 月 5 日,消费者张先生于电商平台的正大旗舰店下单两盒可生食鲜鸡蛋,每盒 30 枚。本期望收获高品质的安心食材,拆箱后却大失所望:部分鸡蛋蛋壳附着深褐色块状污渍,从形态判断,极似干结的鸡粪。

正大这款可生食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 50%,宣传页上 “48 道安全标准”“不含沙门氏菌,放心可生食” 等字样十分醒目,向消费者传递出极致安全、高品质的信号。但眼前脏兮兮的蛋壳,与宣传中的高端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张先生的质疑具有合理性:连最基本的蛋壳清洁都无法保证,又怎能让消费者相信其真的达到可生食标准并放心生吃?这如同购买一件号称高级定制、一尘不染的礼服,收到时却发现明显污渍,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二)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与担忧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同期有多条关于正大可生食鸡蛋的投诉,内容大多围绕 “蛋壳脏污”“异物残留” 等问题。消费者的诉求明确:一是要求退款,毕竟支付高价却未获得相应品质的产品;二是希望商家下架同批产品,避免更多消费者权益受损;三是期望商家做到信息透明化,使消费者清楚了解鸡蛋的真实生产、检测情况 。

消费者愿意为 “可生食” 概念支付溢价,其期待不仅包括鸡蛋内部微生物指标达标,还涵盖鸡蛋外观的清洁度,这是最直观的品质体现。蛋壳上的污渍,严重影响产品整体品质。消费者担忧这些污渍可能成为致病菌的滋生地,即便鸡蛋内部经过杀菌处理,打开蛋壳瞬间,外部病菌仍可能污染蛋液,生食则将健康置于风险之中。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

二、企业回应与行业现状:清洁度≠安全性,生产流程存在漏洞

(一)正大食品的 “清洁 - 杀菌” 逻辑辨析

面对大量质疑,正大食品迅速作出回应,核心内容为鸡蛋在生产过程中经历自动化清洗以及 UA 杀菌流程,出现脏蛋是因为漏检率的存在,部分附着大面积鸡粪的鸡蛋流入市场,但强调经过杀菌后鸡蛋不含沙门氏菌。这一回应虽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暴露诸多行业现实问题 。

从自动化清洗角度而言,流水线作业虽高效,但并非绝对可靠。鸡蛋在高速流转的清洗设备中,那些鸡粪附着面积大的鸡蛋,可能因在传送带上角度偏差,导致清洗喷头无法全面覆盖,从而残留污渍。如同使用自动洗碗机洗碗,若碗碟摆放角度不当,一些角落可能洗不干净。而脏蛋检测设备,即便为行业内最先进的,也难以实现 100% 精准,致使漏检情况时有发生。

再探讨 “可生食” 标准的核心边界。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可生食” 主要聚焦于通过杀菌工艺,严格控制沙门氏菌的存在,这是国标明确要求不得检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鸡蛋要达到绝对无菌,也不代表蛋壳必须毫无污渍。所以,正大食品从微生物指标达标的角度回应,有其行业标准依据,不过却忽视了消费者对蛋壳清洁度的直观感受和合理诉求 。

(二)蛋鸡生理构造与生产流程的天然矛盾

母鸡特殊的生理构造,决定鸡蛋从源头上就可能面临被污染的风险。母鸡排泄和产蛋共用同一个泄殖腔,这使得鸡蛋在产出瞬间,蛋壳表面天然就可能沾染粪便。为降低这种风险,正规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通常是 “清洗→紫外线杀菌→涂膜保鲜” 三步处理法 。

清洗环节主要利用物理冲刷和清洁剂,去除蛋壳表面大部分污渍和杂质;紫外线杀菌利用紫外线的杀菌特性,对蛋壳表面残留细菌进行消杀;涂膜保鲜在蛋壳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进一步阻挡细菌入侵,又能延长鸡蛋的保鲜期。理想状态下,这三步可将蛋壳菌落总数降低 90% 以上,但物理清洗无论如何优化,都无法完全消除那些顽固污渍,尤其是干结的鸡粪。

上一篇:畜牧业应对暴雨高温天气工作提示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