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臭气在各类恶臭/异味投诉中占据重要比例。根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8月发布的《2018—2020年全国恶臭/异味污染投诉情况分析》报告,畜牧业在全部恶臭/异味投诉中的平均比例为11.4%,长期位居各个行业投诉的第一名。臭气浓度是根据嗅觉器官试验法对臭气气味的大小予以数量化表示的指标,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叫作臭气浓度,单位为无量纲。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规定,臭气浓度<70无量纲,按照三点比较式臭袋(GB 14675—93)由嗅辨员人工测定。各地执行标准不同,其中浙江为60无量纲,广东、上海为20无量纲,江苏为50无量纲。 不同的畜种产生的臭气的数量和成分是不一样的,猪舍中的气体主要由无机组分(氨气、硫化氢)和有机组分(乙硫醚、甲硫醇);鸡舍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乙醛;此外猪粪发酵罐或堆肥区产生的主要致臭物为甲硫醇等。不同畜种的污染物排放当量是可以换算的,一般统一按照猪单位进行换算。对于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其规模可以换算成猪的数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折算为1头猪,60只肉鸡折算为1头猪,1头奶牛折算为10头猪,1头肉牛折算为5头猪。 据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盐城市“12369”环保投诉电话中,约56%投诉来自养殖业,其中臭气污染投诉占62.5%,养殖业臭气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2018年发布于《新华日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江苏省畜牧版块督办案件81件,臭气污染案件62件,占总投诉的77%,河道污染案件16件,占总案件的20%。其中猪场臭气案件占臭气案件的68%,鸡场臭气案件占臭气案件的27%,其它养殖场(牛羊鸽等)臭气案件占臭气案件的5%。通过案件分析还可以得出臭气案件主要发生在盐城(29件)和南通(41件)地区,占总立案数的86%。这两个城市的立案数量较多,除了畜牧养殖量较大,人口密度较大,猪场离居民区较近以外,还由于两地均属于沿海地区,这充分说明沿海地区受臭气影响比较大。在广东沿海地区臭气投诉案件情况类似,约占所有环保投诉的56%。未来,随着《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2018)修订标准(代替GB 14554—93)的逐步实施,沿海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人口密集区域内或将掀起一场养殖场除臭系统的技改浪潮。 1 猪场臭气的来源、成分及危害 规模猪场臭气排放源主要有养殖舍排风口、干粪发酵罐或堆肥场所及污水收集处理场所(曝气池、黑膜池、污水池、氧化塘)等。从恶臭气体形成原理来看,主要来自猪场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各种臭气。包括各类碳水化合物及含氮成分在厌氧环境下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醇类以及氨气、二甲基硫醚和甲胺等成分。不同类型养殖场及不同区域的臭气,恶臭程度均有所不同。各类养殖场中,猪场臭气成分最多,高达500多种。猪粪堆积和处理设施中排放的臭气物质以挥发性低级脂肪酸类为主,有295种恶臭气体;猪粪氧化塘污水中有167种恶臭气体,猪舍中有100~150种恶臭物质。由于恶臭物质种类较多,给臭气监测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只能选择性监测氨气、硫化氢等主要代表性气体。 猪舍内恶臭气体影响猪只的呼吸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病力变弱,最终影响生产性能。猪舍内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恶臭物质主要是氨气和硫化氢。室外恶臭气体主要成分是硫化合物、芳香化合物(主要是酚类和吲哚)、以及氨和挥发性胺类,同时还有粉尘、病原菌等。这些气体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会引起人类呼吸疾病,造成流泪、呕吐等不适;尤其是离猪场比较近的居民,受影响较大。 |
上一篇:家禽球虫病的防治(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