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在畜禽种养循环领域的成功实践,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温氏股份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销售收入,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环境效益方面,有效减少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土壤、水源和空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社会效益上,温氏股份的实践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畜禽种养循环面临的挑战 1、技术难题亟待突破 尽管畜禽种养循环模式优势明显,且已出现一些成功案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相关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转化环节,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循环效率和质量。以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为例,部分企业由于发酵技术不过关,导致肥料中的有害病菌和重金属超标。这不仅无法达到还田标准,还可能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损害,使原本旨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举措,反而产生负面效果。据相关研究表明,一些小型养殖场因缺乏先进的发酵设备和技术,生产出的有机肥料中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有害病菌严重超标,施用于农田后,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频发,产量大幅下降。 在养殖与种植的精准对接技术方面,同样存在不足。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差异较大,如何根据这些差异精确调配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以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是企业需要攻克的关键难题。若施肥量过多,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引发环境污染;施肥量过少,则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多数企业在施肥过程中仍依赖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精准的施肥指导,导致有机肥料的利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畜禽种养循环模式的优势。 面对这些技术难题,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例如,与当地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研发出新型的发酵技术,有效降低有机肥料中的有害病菌和重金属含量,提高肥料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养殖与种植精准对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含量,根据监测数据精准施肥,提高有机肥料的利用率。 2、观念转变任重道远 在推广畜禽种养循环模式的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挑战。 对于养殖户而言,传统的养殖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养殖户习惯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畜禽种养循环模式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担心采用新的模式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或者对新技术的操作和管理感到困难。一些养殖户认为,将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再利用,不仅需要投入资金购买处理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不如直接排放来得简单省事。这种短视的观念阻碍了畜禽种养循环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消费者方面,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尽管有机农产品在品质和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且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有机产品,导致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度不高。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更注重价格因素,而对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环保意义关注较少。这使得以有机肥料种植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肉鸡企业发展畜禽种养循环模式的积极性。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