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发现,早行动:临床检查的重要性 在养殖家禽的过程中,“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 是疫病防控的黄金法则,是保障家禽健康、维持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旦疫病爆发,不仅会导致家禽的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还可能对整个养殖产业链造成冲击,因此,加强临床检查,及时察觉异常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常巡查时,要着重关注家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家禽通常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若出现精神沉郁,总是缩在角落,或是异常兴奋,烦躁不安,就可能是身体发出了警报。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养殖户老张,某天他在鸡舍巡查时,发现几只鸡精神萎靡,不像往常一样争抢饲料,他立刻提高了警惕,后续的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 采食情况也是重要的观察指标。采食困难、食欲减少、拒绝采食或者饮水量大幅下降,都可能暗示着家禽身体不适。像感染了某些肠道疾病时,家禽往往会因为肠胃不适而减少进食。粪便状态同样不容忽视,水样或粥样粪便、粪便带血、带粘液、有气泡等,都是疫病的潜在信号。例如,粪便带血可能是球虫病的表现;而水样粪便则可能与多种肠道感染有关。 呼吸状态的异常也是疫病的重要警示。呼吸浅表、加深、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可能意味着家禽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这些疾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对家禽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同时,还要留意家禽是否有口鼻分泌物,冠髯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口鼻分泌物增多,冠髯发紫或苍白,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除了关注个体家禽的状况,还要留意整个禽群的动态。比如,禽群中死亡数量是否异常增加,产蛋禽群的产蛋率是否突然下降。产蛋率的急剧下降,可能是感染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这不仅会影响当前的鸡蛋产量,还可能对种禽的繁殖性能造成长期损害。 一旦发现家禽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刻采取行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病禽隔离,防止疫病在禽群中进一步传播;同时,对禽舍和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扩散。还要尽快采集样本,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以便准确判断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果不幸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一定要立即向属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严格按照规定落实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否则疫情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二、以免疫为盾,守护家禽健康 如果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是疫病防控的前哨,那么科学免疫就是守护家禽健康的坚实后盾。免疫,就像是为家禽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帮助它们抵御各种疫病的侵袭。 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是一种对家禽危害极大的烈性传染病,确保家禽应免尽免是防控的关键。而对于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发病,养殖场必须根据本场疫病的流行情况,量体裁衣,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这其中,充分考虑禽只不同日龄的发育特点、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至关重要。比如雏鸡,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疫苗和确定免疫时间时,就要格外谨慎,既要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又要确保疫苗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在疫苗的选择上,一定要与本场或本地区流行毒株的抗原性相匹配。就好比锁和钥匙,只有匹配得当,疫苗才能精准地识别并抵御病毒。不同种类的疫苗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活疫苗通常免疫效果快,但稳定性相对较差;灭活疫苗虽然免疫期较长,但产生抗体的速度可能较慢 。以新城疫疫苗为例,有的地区流行的毒株可能更适合某一种特定的疫苗,这就需要养殖户深入了解当地的疫情,做出正确的选择。 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是确保免疫效果的基本要求。不同的接种方法,如滴鼻点眼法、肌肉注射法、饮水免疫法等,都有其操作要点。滴鼻点眼法能确保每只鸡都得到准确剂量的疫苗,抗体效果好,常用于雏鸡的弱毒疫苗接种;而饮水免疫法虽然便捷,但要注意疫苗的用量和水质,保证每只鸡都能喝到足够剂量的疫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