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兽医:不可或缺的健康守护者 在万物生灵的生态体系中,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专业群体 —— 兽医。2025 年 4 月 26 日,我们迎来了第 25 个世界兽医日(World Veterinary Day, WVD)。这一专属兽医的节日,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得以聚焦他们在保障动物、人类及环境健康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兽医这一职业,看似平凡,实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是大健康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范畴已远远超出大众常规认知。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人类、动物和动物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流动,新发再发人兽共患病出现频次增加,这使得兽医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愈发关键。无论是禽流感、埃博拉病毒,还是狂犬病、弓形虫病等,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均离不开兽医的专业努力。他们犹如守护公共健康和国家安全的忠诚卫士,坚守在抵御动物疾病威胁的前沿阵地。 当人们在享用动物源性食品时,往往容易忽视兽医在其中付出的努力。从养殖源头、加工车间、运输环节,直至食品摆上餐桌,每一个流程都有兽医严格把控。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与严谨态度,确保食品不含有微生物或化学污染物,为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背景下,兽医也积极参与应对。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与兽医工作紧密相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用药指导、推广绿色养殖理念等举措,推动兽用抗菌药的科学使用,为降低抗生素耐药性风险贡献力量。 1、行业崛起,需求激增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和宠物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兽医作为这两个领域的关键支撑力量,重要性日益凸显。 畜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2024 年全国母猪存栏量稳定在 4269 万头,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养殖户的辛勤付出,更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同年,水产品产量达到 3260.35 万吨,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满足了民众的饮食需求,也为渔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肉类到海鲜,这些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与品质,离不开兽医在养殖、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监管。 与此同时,宠物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如今,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达到 1.16 亿只,宠物消费市场规模高达 3800 亿元。人们在宠物身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不仅体现在日常饮食和用品方面,宠物医疗保健支出也逐年上升。为满足宠物主对宠物健康的重视与需求,宠物医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截至 2024 年,中国宠物医院数量已超过 2.3 万家。这些宠物医院是宠物健康的守护站,而兽医则是站在守护站前沿的专业卫士,凭借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为宠物健康保驾护航。 2、国外吃香,国内缺口大 在国际上,兽医职业备受尊崇,发展前景广阔。以美国为例,Indeed 网站公布的 2025 美国十大最佳职业榜单中,兽医位列其中,其平均年薪中位数不低于 7.5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4.8 万元),薪资待遇优厚。过去三年内,兽医岗位增幅达到 124%,美国劳工统计局(BLS)预测未来九年该职业将以每年 19% 的速度持续增长,远超其他职业 4% 的平均增速。在新西兰,兽医同样是热门职业,梅西大学的兽医专业学位证书在国际上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薪资待遇可观,起薪高达 7 万纽币 / 年以上,经验丰富者年收入可达 20 万纽币。 反观中国国内,兽医行业面临诸多困境。在宠物医疗领域,目前中国宠物免疫和诊疗服务收费未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收费标准由宠物医院经营者依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制定,导致市场上宠物医疗收费乱象丛生,价格差异较大。宠物普通体检,不同医院收费可能相差数倍;治疗同一种疾病,费用也可能大相径庭。这种不规范的收费现象,不仅给宠物主带来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宠物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