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策:减少物资收取次数
非瘟以前,绝大多数猪场对于生产所需要的兽药、疫苗、饲料以及其他的物资基本上都是随用随购,不会按月做计划进行采购(规模猪场除外)。非瘟以后,猪场加大了对于外购物资的消毒工作,但是采购依旧很灵活。
非瘟是个接触性传播的疾病,而所有猪场的生产物资供应商面对的一定也不是一两个猪场,自然而然他们会和很多猪场来往密切,这就存在潜在的风险。
尽管,购货一次消毒一次,只要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大体上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多一次物资进场的次数,就多一次可能感染的风险。
所以,建议猪场每月集中1-2天采购所用的全部物资,到时候安排一个人专门负责接收物资,做隔离消毒,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资带毒感染的风险了。
第 14 策:提高员工福利
非瘟来了以后,绝大多数猪场已经实行了全封闭式的管理,所有员工都吃住在猪场。但是依旧有不少的中小散户使用的都是本村或者附近的饲养员,因为猪场没有办法提供食宿或者是员工要求晚上必须回家,导致封闭式管理无法实现。猪场为了杜绝这个问题,只能每天员工进场时采用更换衣服+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杀工作。
那么,这个和我讲的提高福利有什么关系呢?
不着急,我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故事一:19年初,某村赶集过会,这在河北是大事情,所以猪场一定是会给员工放假回家招待亲友的。就在这个集会过了没有到半月,该猪场出问题了。跟踪原因,竟然是赶集过会的这个员工买了另一家出现了问题的猪场的猪肉导致的。
故事二:今年中旬,某猪场出现了异常情况,追踪原因,结果发现是该场的员工下班后去隔壁的养驴场吃猪肉引起的。更加邪门的事情是这个员工吃完了以后还带了点肉回来放在了猪场的冰箱了。
这两个故事之所以最后确定是外面那些肉品出了问题,是后续过程中采样检测,在冰箱的肉样或者环境样里都检出了阳性。
试想一下,假如猪场老板要是能自己宰杀头猪,让员工的伙食里不缺肉吃,同时能给他们家里送一点,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当然,也有做的很好的例子,我给大家讲一个:
某猪场,从非瘟开始,就在原来已经很不错的基础上再一次提升了猪场员工的住宿条件和伙食标准,鼓励员工吃住都在猪场;同时,猪场还执行了另一个政策,每个员工要是当月1次都不走出猪场,奖励1000元。结果就是员工为了这1000块,你让他出猪场转悠,他都不去。
当然,这个猪场到现在也依旧没有被非。
这就是人性化防非的力量。
第 15 策:防止过时的经验拉你入坑
我平时接触的养猪人不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们到现在了还坚持以为非瘟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一定得便血、耳朵和皮肤发紫、后腿不能站立、体温在41.5℃以上。
所以他们自己的猪只是出现了无症状猝死或者厌食以后,根本不往非瘟上考虑,而是选择按照常规方法处理,结果不知不觉中猪场出现了大面积的污染。
还是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某猪场,12月7号出现了1头公猪突然猝死。这个异常情况根本没有引起猪场的重视,一直到了16号,猪场又出现了几头母猪高烧、不食,猪场按照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才反应过来可能是中招了。
于是马上采样检测,发现不但是阳性,而且已经很严重了。
19号晚上和老板沟通,说自己感觉可能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拔牙时间了,计划实在不行就清场。21号上班不久,接到老板的电话,已经全部清场了。
尽管这个老板笑着给我讲,没事儿,葛老师,明年再来。但是我心情无比的沉重。
假如猪场老板知道非瘟病毒早已经变异了,很难出现教科书上那些典型的症状了,在7号那头公猪猝死以后敏感的意识到可能中招了,只要测量一下这头公猪附近的猪的体温,再给这头公猪做个检测,不久可以避免清场这个结局了吗?
所以,防非,你要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认识非瘟,那么结果可能就是自己会掉进经验的坑里,中招了还不自知。